国画里的精神世界:我自逍遥向自然

徽宗赵佶喜爱书画,创建并主管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院。有一次考试,他出的题目便是“深山藏古寺”。被考四人都向主考官提交了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。

第一幅,深山里树木环抱,中间有一座寺庙;第二幅,密林深处仅仅露出寺庙的一角;第三幅,深山老林里并没有寺庙,只有一幅高高飘扬的幡。可是这三幅画都没有被选中,被选中的第四幅画便是以下画作:

画面上只见祟山峻岭,山路蜿蜒,一小僧在山下河边汲水,古寺“虚”掉了,但并不等于没有,不然小僧担水又去何处,于是人们自然可以想见,古寺必定就藏在山林深处。

留给观者以适当的想象空间

达到中国画‘诗中有画、画中有诗’的境界。


东坡一生对道教情有独钟,常穿道袍,游访道士。性情坦荡,进退自如,于坎坷间宠辱不惊,于仰卧间自得其乐,大千世界,自在心中。

传说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庙外,经常有猛虎因肚子饿长哮,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,时间一长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,常和他一起玩耍,故又称他为「伏虎罗汉」。


一日尊者读书学禅理,有盗贼至山门,虎跃而起,声震山林,贼惶恐而逃。

中国画的意趣,不在写实,而在写意,气韵生动、虚实相生,彰显文人逸士的内在气节。体现的往往是画家对世界的看法及认知,是他们的人生阅历和精神格局。


宠辱不惊,闲看庭前花开花落,去留无意,漫观天上云卷云舒。天地间朝夕变化,任他四季流转,春去秋来。


中国画的内涵,融合了数千年的美学和哲学思想

具有独树一帜又包罗万象的民族性和包容性


佛家说,人生有三重境界

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

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

看山还是山,看水还是水

山水之间,歌颂和咏叹的是山川大河

山水之外,承载和寄托的是故乡记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