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遗“龙鳞装” 书籍的装置之美

书籍是文字诗意栖息的建筑,我们在建筑里游走,每开一扇门,都会得到一个未知的惊喜。这惊喜在于建筑中“居住者”的包罗万象,也在于建筑本身的形象或色彩。所以,我们在欣赏一本书的“灵魂”的同时,也别忘了欣赏它的外表。


翻开一部中国书籍的装帧史,同样也是一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。最早的龟骨册装就是在伴随着文字逐步完善的基础上,而形成的最原始的书籍形式之一。


此后,书籍的装订形制改革横跨三千余年,经历了简策装、卷轴装、龙鳞装、经折装、蝴蝶装、和合装、包背装、线装等,一直到今天的平装、精装、骑马钉装。在这些装订技术中,绝大多数今天我们仍然能见到它的运用,但龙鳞装今天却很难再见到了。


什么是龙鳞装?


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龙鳞装,这种书籍装帧形式最早可追溯至唐代,是将页纸鳞次相错地粘贴在底纸之上,收起为卷轴,展开之后逐页翻飞,形似龙鳞,故称龙鳞装。龙鳞装传世的实物目前只有《刊谬补缺切韵》一件,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,不轻易对外开放。

Acta absurdum implevit Qieyun 《刊谬补缺切韵》

唐 5卷  纵25.5cm,横47.8cm  



此书原为散页,宋宣和年间裱成手卷,后有所改异:以首页全幅粘裱于命纸右端,第二页接续首页尾,仅以右端纸边粘于命纸上,各页再依次以右纸边向左相错1cm粘裱,此式卷起如手卷,展卷时书页鳞次相积,故称“龙鳞装”。


经世再造 藏于游龙


虽然“龙鳞装”的工艺极其复杂并且存世稀少,但爱书的张晓栋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再造了“龙鳞装”,张晓栋爱书,好做书,也是实体书籍的不二信徒。


一经了解到这项古代装帧技艺,他便为之着迷。非凡的技艺背后,必定是非凡的努力,为了做成第一本龙鳞装,他也没少下功夫,足足花了两年半时间,借助仅存的图像资料不断摸索,废掉的纸堆满一屋子,才让龙鳞装得以重现于人眼前。

Zhang XiaoDong 张晓栋

龙鳞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


龙鳞装在翻阅的时候,难免会变形,如何去控制页纸的变形率,使其在折页的时候不出现任何误差便成了复原中的重中之重,一旦有所疏忽就是功亏一篑。


除去复原龙鳞装,张晓栋还将经折装和龙鳞装合二为一,创作出一种全新的书籍装帧形式——经龙装。读者翻阅之际,有如在欣赏一台舞台剧,为字、纸、页三者所带来的视觉律动所折服。

张晓栋 

龙鳞装《三十二篆体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

获得中华印制大奖金奖 



创新很难,对传统文化作品创新更难,但这种创新又是必不可少的。张晓栋所呈现的也绝非是一本本简单的书籍,更是书籍形态的种种可能性。透过这些,我们得以窥见过去的生活形态和历史之风貌。这样的经典,不该被时代所遗忘。